粤东增长引擎提速:广东开年调研首站选汕头,政府工作报告四次“点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从近日公布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汕头的着墨颇多。

比如,2024年,广东将加快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区;加快汕头港、湛江港、揭阳港等疏港铁路建设;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创新总监温伟军就在广东省两会上收到了“好消息”,“开工建设汕头广澳港区三期”不仅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项目用海申报审批结果也将于近期下达,意味着广澳港区三期开建在即。

种种背后透露着,汕头正走出一条“向海而兴”的发展新路。2023年,汕头提出全年GDP增长5%的预期目标,而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追上全年的增长目标。

截至去年11月,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制造业投资大增56.1%。去年,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投产,全球最大风电实验平台也落户汕头。到了今年,汕头共有62个重大项目被列入广东省2024年的重大项目安排,涉及水利,公路、铁路交通,能源以及产业配套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汕头今年将新建粤东城际铁路“一环线一射线”汕头段工程,打通汕潮揭地区交通一体化。此外,汕头国际海上风电产业链配套项目也将在今年开建。

“以港兴产、以产兴城”

2024年一开年,广东将调研的首站设在汕头,寄语汕头争当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领跑者,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迎头赶上。广东提出,汕头要坚定向海图强壮大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临港产业等海洋经济。

港口是汕头经济的重要资源。据了解,2023年,汕头广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4.4万TEU,创历史新高,但在实际运行中已经面临瓶颈状态。考虑到过去几年港区的发展速度以及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加速建设,温伟军预计未来广澳港区的货物进出口量将继续大增。

“广澳港区三期工程的准备已经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包括我们企业、市政府一直在前期推动这个事情。”温伟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澳港区的吞吐能力将有跳跃式的提升。

广澳港区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设备最先进的集装箱专用码头,目前已经开通27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可直航东南亚主要港口,中转至全球各地;13条内贸集装箱航线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越织越密的国内外航线网,让粤东港口群的核心港和粤东物流枢纽港效应进一步显现。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湾区组合港建设,广澳港区通过开通公共驳运平台,一方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为腹地外贸企业提供便利运输;另一方面与揭阳等地方码头形成合作关系,通过水水中转,发挥核心港区作用,不仅为本地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更多的先择,降低区域物流成本,也提升了潮汕企业的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

今年,广东进一步提出,统筹优化全省港口资源、促进协同发展,把14个沿海城市的“蓝色动力”充分激发出来,打造“海上新广东”。

汕头招商港口明确聚焦“内部整合”“腹地联通”,通过优化航线布局、融入贸易平台建设等措施,服务腹地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拓展梅州、赣州等地区货源,使粤东核心港的战略腹地辐射范围得到更大的延伸。

温伟军在广东省两会上建议,广东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优化汕头临港产业布局,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引导大型加工产业落户汕头,助力贸易和工业发展,为广澳港区发展提供充足的货源支撑。对此,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区。

比如,汕头当前正大力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大量的大件风电设备可以利用靠近港口的优势进行运输。

去年年底,产业园集中签约一批涉及风电母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进出口服务及国际新能源开发等的项目。规划达6000亩的海上风电产业园计划引入国际零部件企业以及国际知名的检测认证机构、多功能风电母港以及临海试验基地等设施,打通风机生产制造、装配、测试认证、检验认证等环节。

打造沿海增长极

如今,海上风电、临港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汕头的“新名片”。

2021年,汕头提出打造“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2023年前11月,汕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5.0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4.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

汕头拥有23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67公里海岛岸线,具备天然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是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粤东基地的主阵地,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2024年,汕头除了继续建设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之外,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也将进行扩产。

2023年,广东推出新能源发电强制配储的政策,这让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厚烽更觉得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去年,吴厚烽以工商侧储能小试牛刀,创新合作模式,“我们来引入投资方,跟园区客户、供电公司进行合作,一起设计储能方案,由我们来负责设计、施工、设备以及运营,整合成一条小产业链。”

自1991年成立以来,正超电气立足新能源和电力领域,从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成长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

“原先我们产品比较单一,产业链涉及不是那么深,通过这几年的转型,我们产业链涉及得更深度,从核心的零部件,核心的元器件,再到整体设备的集成,超过80%实现了我们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可控。”吴厚烽表示,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未来企业要实现的目标是用越来越少人管理越来越多的设备,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随时处理问题。

在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吴厚烽留意到广东鼓励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正切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思路。

“比如我们为客户无偿开放开源软件系统,开放共享我们的专利和研发成果,助力技术更高效更精准的成果转化,每年都协助我们的用户针对行业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度攻克,所以能够多维度、多角度与客户深度融合,提高与客户的粘性。”吴厚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是汕头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省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景认为,汕头应陆海统筹、港城共济,强化陆地产业与海洋功能布局的有效衔接,一体谋划“海洋立体产业+装备制造基地”,同时还要推动形成覆盖资源开发、科研技术、施工安装、设备供应、运营运维、技术服务的海洋制造业全产业链体系。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和其他代表一起建议“推动汕头科学城规划建设”,尤其是强化“汕头主中心”功能和作用,推进三市同城化发展,更好对接大湾区,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实之处,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