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市场较去年同期增长7%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风光储氢等各细分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延拓展,叠加技术迭代进步、新模式和新业态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印证了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也持续驱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交易活动保持火热。”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

翟黎明是在普华永道日前对外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数量395笔,较去年同期增长7%,披露交易金额达1371亿元,其中储能产业与风电、光伏产业增速明显。随着经济环境与市场预期的逐步向好,加之政策端持续发力,新能源行业并购整体呈蓬勃态势。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市场较去年同期增长7%

报告披露,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产业链并购披露交易金额为523亿元,同比下降约49.9%,发生交易数量105笔,降幅23.9%。趋于谨慎的市场环境、基本成型的行业竞争格局导致交易机会减少,加之剩余交易机会主要分散于产业链上游新材料、新技术、综合导致锂电池产业单笔交易规模缩小,整体交易规模下降。其中行业核心环节格局稳定,预期未来头部厂商将逐步转向海外市场拓展以寻求业务增长。行业上游材料工艺改进机会仍然存在,降本增效将成为下一步重点。同时,固态电池和电池回收将继续成为关注热点。

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2023年1月至6月国内约16.35GWh新型储能项目投运,带来资本市场热度增加。

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储能产业并购披露交易金额为147亿元,同比增长81%,交易数量为60起,增长约150%。储能新型技术,尤其是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创新型企业成为新任“吸金兽”。PE/VC为储能行业投资并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关注重点以成长期、初创期的创新技术企业及储能集成商为主。预计未来表前大储需量将持续高增,并伴随独立储能的快速发展,而海外户储需求将放缓,整体行业格局或将变动。同时,光储融合和储能出海将成为储能行业产业端两大主要趋势。

风光电站装机量驱动了风电光伏产业链并购交易的增速提升。报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风电光伏产业链披露交易金额达到255亿元,交易数量58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及12%,平均单笔交易额上涨约50%。财务投资人为风光行业交易主体,主要关注新技术路线下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以及具有技术领先性的产业链细分环节。后续海外风光需求的释放有望进一步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同时技术、品质及交付能力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帮助龙头企业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及更高溢价。

2023年上半年基础设施领域披露交易金额为400亿元,较2022年下半年有所回升。报告认为,2022年以来的国补核查使得央国企对存量电站的收并购更加审慎,而随着平价时代盈利质量的改善,叠加项目大型化、基地化的趋势,以央国企产业方为主导、以银行险资等金融机构为参与方的新一轮风光基础设施基金浪潮已到来。另一方面,2022年底多个省份发布集中式电站现货交易的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在此背景下,投资人主要青睐配置用电需求旺盛、调峰能力充裕的省份。与之相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游开发运营企业的第一梯队格局基本成型,融资需求及资本关注度有所下降,上游的超充快充、移动充电、光储充等技术环节更受资本青睐。

报告称,预计未来各省份对集中式电站参与现货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加强,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市场日益成熟,多元的商业模式将有望成为新一轮投资主题;而光储融合下分布式电站的收益困境也将在峰谷电价差加大、储能成本下行的趋势下得到改善。

随着制氢产业项目频频落地,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及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2023年上半年氢能赛道并购交易保持活跃,交易数量较2022年上半年上升近60%,到达34笔。报告指出,由于新玩家数量增加导致资本集中度分散,加之投资轮次较早且金额较低,上半年披露交易金额为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2%。国内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为绿氢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从短期来看,氢化工及其产品出海或成为绿氢消纳突破口,从中长期来看,下游交通领域有望从政府引导转向市场化。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实之处,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